摘要:医改进入深水区,造成三方皆不满意,医生不满意、患者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最近又有专家学者们在争论医改究竟应该靠市场还是靠政府?这也是“新医改”之初,政界和学界争论的大问题。然而,如果我们从迄今为止“新医改”的结果看,靠政府和靠市场,最后的结果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缘起: 6月19日,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在“2016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发表了惊人言论:“很多改革总会有一部分人满意,唯有医改做到让所有人不满意,医生不满意、患者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
% y" f, }. N- B2 A+ q( K9 S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方面,老百姓觉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较普遍;另一方面,中国医生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医生;最后,国家的医保资金也将穿底,认为医疗浪费严重。
1魏则西事件,没有给国内医改造成多大冲击
! P s; T. x$ [ 吵的沸沸扬扬的魏则西事件,让莆田系医院成为众矢之的,进而波及社会对整个民营医院的评价。
但是莆田系并不能代表全体民营医院,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噎废食而放弃民营医院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不会变。民营医院要合法经营,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
我个人认为:国家继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卫生产业的政策不会变化,医疗体系的改革需要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
所以; 魏则西就是这个医改时代牺牲者,无法对目前医疗制度有任何冲击。
2谁满意才是检验医改成功的标尺? 多年来,媒体一直在宣传,要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医改成功的标尺。但是,如果医生不满意,很难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进而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如果医保资金年年穿底,也很难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提供保障。因此,医改的成功应该找到三方利益的平衡点,不能厚此薄彼。
3医改靠:市场pk政府? 专家学者们在争论医改究竟应该靠市场还是靠政府?这也是“新医改”之初,政界和学界争论的大问题。然而,如果我们从迄今为止“新医改”的结果看,靠政府和靠市场,最后的结果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都会因“特殊国情”而导致恶果--把利润最大化当作医疗服务追求的目标。
公立医院,是政府这一头的,却不但没有“非营利”,而且显然正在忙碌着赚钱;
私立医院,是市场这一头的,但也没有表现出理想中的“市场优势”.
最搞笑的是,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是玩着零和游戏的“公”、“私”两家,居然还会为赚钱而串联到一起。
4问责与思考公立医院追求是效用最大化,结果往往变成了利润第一,效益至上。谁之过?目前政府角色就是公立医院的总院长。
私营医院,畏首畏尾,躲躲藏藏的玩猫腻,谁之过?民营医院半死不活状态比之公立医院有过之而不及。
医改之路是个零和游戏吗?是一些专家和稀泥吗?
5“纯粹竞争”基础上的理想化市场,不是医疗服务市场的本质 其一,医患双方,也就是上述纯粹市场领域的卖者和买者,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患者,亦即买者,并不一定知道他们应该“买什么”,他们也不太了解“市场情况”,因此也难以“为他们自身的利益而行动”.这通常被解释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其实不仅如此,医患之间还存在着权力的不对称。医方,亦即卖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实际上在法律的保护下已经上升为专业权力,医生的行医权或处方权是得到国家保护的:患者患的是什么病、应该吃什么药、做什么检查、是否要动手术……实际上统统是医生说了算,患者并无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放弃。
v/ G8 F8 n% C5 }9 h! l/ R) h- {+ V' w 其二,医疗服务是一个通常所谓的专业领域,市场进入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医疗资源常常表现为短缺甚至匮乏,“卖者”其实是有限的;在当前市场机制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勾结串通和固定价格”更是常常发生的事;要说医疗卫生领域的“产品标准化”,更是难以企及。所以,医疗卫生似乎是一个天然的垄断领域,至少在当前的中国是这样。因为没有“纯粹竞争”这个前提,价格机制在这里是失灵的。
4 P7 i; d. R5 g, o& W& |& A, ^ 在医改的问题上,强调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不仅仅是针对患者,同样也针对医护人员。医疗服务是人对人的服务,医患双方都是人,都得为本,都得关怀。实际上,医学还是一门很“懵懂”的科学,医疗服务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据说只有8%,它并不能如古代传说中的神医神药那样,有起死回生的神通。其实,即使在传说中,当君王病入膏肓时,扁鹊也只能潜逃避祸。所以,当今中国社会要实事求是地破除神医神药万能的迷信,,也能引发陈仲伟医生的悲剧。平心而论,这已要宣传“姑息疗法”,要允许放弃治疗,甚至考虑“安乐死”.不然,即便是一颗牙齿经远远超出“医患矛盾”的范畴。
总而言之,问题存在的根源,是现在大多措施做的是表面文章。在药费、检查费之类的“改革”上颠来倒去地折腾,结果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连“治标”的目的可能都达不到。另一方面,仅仅在设施设备上做文章,包括引进民资、外资建多少多少三甲医院。这其实也不起作用,因为好的医生护士就那么多,他们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 }; b5 q: B$ H 综上所述,医改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要投入。美国的医疗制度,主要是用商业保险解决受雇者的医疗费用问题,这样的制度设计为世界上大多数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专家学者所诟病。但即使像美国那样,政府也得专门为老年人设立“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为贫困人群设立“医疗救助”制度(Medicaid),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受到这两项制度的保护。加上奥巴马的医改,美国政府对医疗支出的投入,其实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比实行全民医疗服务的英国高得多。同时,政府的投入要落实到医护人员身上。简言之,政府投入越多,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就越轻。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政府怎样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帮政府“节省”.+ \6 `2 K( @# e+ k+ c1 _- a
最后,就是政府的健康管理部门,要为人民大众去管理健康事务,而不要总是站在医院的立场上。如果他们那样做,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大医院的总院长!
6这次来真的: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 公立医院真要取消编制管理了!这将涉1000万医院在编人员,其实,真正改变医生职业道路的,是医院改革。取消编制之后,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这会不会导致在编人员的薪资福利缩水呢?如果反差太大,会不会带来医生大面积离职或转行?
公立医院都在政府统管范围,高度行政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所有人员被捆绑在编制之上,国家财政是按在编人员数据拨款,所以业内称之为“人头费”.未来取消编制之后,就意味着高校、公立医院有了通常所说的“用人权”,想用什么人、用多少人、怎么用人,全部由自己说了算。
编制就是一个紧箍咒,对真正有能力人是个约束,不能释放医务人员的人才流动性。如果取消编制可以优化医务人员队伍。资源可以自动优劣配置。
希望2017,2018年随着医改深入,这个政策落实落地。
; ]2 a7 h: F* s百达卫管圈
英文ID:bdleader
百达卫生管理圈,传播最新卫生管理资讯,解读卫生政策法规,剖析医院管理案例,致力于改善医务人员技能,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效率。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7 [& X4 j+ f0 \$ v. ]9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