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找组织啦,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欢迎加入医务人员大家庭,这里有才华横溢医学院教授,也有妙手回春杏林高手,也有踌躇满志医界公仆。我们与您一起攀登医界最高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如果您是专家能人加qq395063096获取特别邀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传播途径是流行病学的重点内容,经常考到,一些特殊疾病的传播方式必须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b; A* l6 m3 d$ [. a
1.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因为传播途径易实现,因此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在未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现象;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效果甚微。2 Z- B& s1 I% T5 \& j# g
2.经水传播: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疫水接触传播,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8 o9 X4 o0 k0 b8 @(1)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7 q' T& `- C) B2 O& R
(2)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患者有接触疫水史;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以引起暴发或流行;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 R: B! l0 \! g5 N2 p: X1 r3.经食物传播: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潜伏期较短,流行的持续时间也较短;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食物多次被污染,暴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的时间。
: |4 i2 L! o: j V- e! I, D4.经接触传播:通常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 A+ U5 P c5 S2 J4 T4 @/ V1 t5 H9 o; I4 i
(1)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没有外界因素参与,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导致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的传播。
. ^: r* [- x1 a* E1 l* Z; |(2)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物品等造成的传播,手的污染在此类型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兽共患病均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 `3 S$ H9 k5 Z$ G5 x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可呈现家庭和同住者中病例聚集的现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此类传播。
: a1 T2 b% ]* ?7 F4 d) ]" M) C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 e$ y: w& Q9 ?; u" x) K- X& c3 u) B
(1)机械携带: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如伤寒、痢疾等可以在苍蝇、蟑螂等体表和体内存活数天。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餐具,感染接触者。1 }9 M: x$ K/ R$ q% N
(2)生物学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因叮咬血液中带有病原体的感染者,病原体进入其体内发育、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的某阶段后,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再通过叮咬感染易感者。! s6 W& ~: j% G3 G& \% l) D! z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地区性分布特征明显,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那些分布广泛的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则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主要是由于有些节肢动物呈季节性消长,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生长繁殖也受季节影响;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主要与接触机会有关;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传播广泛的疾病,青壮年发病较多;在老疫区,以儿童发病率较高;新迁入疫区者发病年龄差异不明显。
C8 B1 d, i) a. S6.经土壤传播:是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经土壤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易感者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卫生条件有关。
) f- f. i" ]9 C% D7.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医源性传播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类。0 K3 d0 x: B' d9 t# S+ Y9 _! y" X
8.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 1 v# d5 V$ {0 T#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