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医学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卫生管理职称手机题库卫生职称精准资料高级职称题库及白皮书实验保过课堂,一次过!
淘精准资料书籍双百实验,给自己过关机会医学高级职称题库庆祝,百达开通北医服务专区
查看: 3275|回复: 7
收起左侧

腐败不除,药价不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5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找组织啦,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欢迎加入医务人员大家庭,这里有才华横溢医学院教授,也有妙手回春杏林高手,也有踌躇满志医界公仆。我们与您一起攀登医界最高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如果您是专家能人加qq395063096获取特别邀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这些年来,药品价格虚高,群众不满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一场围剿医生拿药品促销费的讨伐战争早已打响,最先问斩的是我们临床医生。似乎药价偏高和医药行业一切不正之风都来自医生的一支笔。医院成了药价虚高的载体。故而最近几年又提出用“医药分开”来“解决药价虚高、医生开大方”的方案。
针对这些情况,前几年卫生部门提出“带着感情进病房,想着农民开处方”。换言之,如果堵住医生处方不拿提成,或搞医药分开,今后医院药价就可以大幅下调,群众可以受益,医药行业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说实话,对这些观点我不以为然,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应该承认,现今提出这两句口号是正确的,及时的,也无可非议。但这仅是从道义的角度,在道德良心的水准上提出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虽已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但在当今充满金钱交易的市场经济冲击下、在世风俱下的今天,如果不深入调查研究,政府不采取综合整改措施,在问题的源头予以堵截,仅凭这两句口号,似乎是有点苍白无力,到头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宏观来看,改革开放后,尤其在前二十年我们国家卫生经费大部分是投入大城市,大医院。而广大农村小城镇医疗设备陈旧;技术高明的医生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缺医少药,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如日本血吸虫病)当前又有死灰复燃,四处蔓延。群众看病难,再加上医疗费用高,超过民众承受能力。随着民众法律意识增强,各种媒体的介入,形形色色医疗纠纷此起彼伏,居高不下的高额赔偿,让医院不堪重负。职业的高风险性让许多医生担惊受怕,如履薄冰。以至在重危病人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也不愿多承担责任,甚至表现态度冷漠,眼看病人死去也不敢抢救,是造成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个别医生在病人就诊时索取红包,为拿一点药品回扣,给病人开一些无关紧要的药品,增加病人负担,确实前一时期,医药行业在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数很低,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整顿势在必行,这无需置疑。

然而正因为问题复杂严重,是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那就不应该草率将板子全打在医生的屁股上。仅就一些表面现象,仅据一些医疗纠纷,失误,迫于民众义愤,就拿广大医生开刀,其结果是转嫁矛盾,掩盖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深层次问题究竟何在?我想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剖析.

(一)、利益驱动是“药价虚高、看病贵”的元凶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观察,医师乃至医院并不是整个医药行业获利最大的环节。医院不是执法机构,医院通过医师诊治疾病,根据病情医师写出处方,让病人或其家属去取药,这仅是限于带有导向性的建议使用,病人是否拿药还在两可。病人可信也可不信、可买也可不买、在医院买也可在药店买、这处方的流向是不确定的,说明医生开的处方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权钱交易,也说明医院和医生在整个医药流通渠道仅处于下游。

往上追寻,中游是多层次的销售环节。(全国和大片区代理商,省,市区代理,县级代理)而上游是药品研究开发,专利审批,药品生产,另外在这上中游区间还有多层次的政府行政监管机构。

这样上,中,下游三方面实际已构成了一个利益链,处于上中游(尤其是中游多层次销售环节)获利较丰,而药房统计,医生开处方是处于该生物链最末端,其利也极微薄。

如美国进口的血管介入支架,产地为8000元(人民币,以下同)而我国市场卖18000元,在这一万元的差额,国家按销售总额的20-30%征税(4000元)另外6000元进入经销商口袋,医院仅获利5%管理费900元。(2004年资料)

又如葛根素针剂,药厂出厂价仅1.8元/支,医药公司卖2.5元/支,然医院以19.4元/支卖给病人。(2004年资料)这19.4元/支虽然高价但也合法,因为这没超出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范围。不违法,但确实不合理。难怪许多病人不愿在医院买药,过去我天真地认为医院卖药贵是因为来源正宗渠道,而药店卖药便宜有假货之嫌。现今看来不是这么回事。

确实医生开处方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城市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不过赚一点手续费而已(当然这也是非法的)。另外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还要承受巨大的医疗风险。在这利益链上,医生是面对社会直接环节,充当医药行业的形象代表。药价虚高,病员负担过重,老百姓将这怨气统统发泄在医生头上,顿时谤声蜂起,让医生处于难堪的处境,然事实真相不是医生吃人,而是利益链吃人,医生仅是这利益链的马前卒而已。

接下来的话题是为什么这么高的定价?

这些药品是我们医生采购的吗?肯定不是。药品是院长、药剂科长引进的,价格是政府监管部门定下的。我们临床医生对这两项无权过问,仅是针对病情开处方(也有一些医生开大方)。药品经销商是利用医生一支笔的权力来促销,在利益的诱惑下,让医生误入药价虚高的怪圈。

政府监管部门、物价部门有意或无意给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各层次留出了赚钱的空间,故而可以推导部分答案:即药价虚高是政府监管部门的纵容、默许。否则的话中间环节经销商根本赚不了这么多的钱,他们也不会存在。很明显,药价虚高超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其主要责任是医药经销商与政府监管部门共谋的结果,是政府不作为,而不是医生的责任。

那么进一步再追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谋?答案就是四个字:“利益驱动”。

药厂作为企业,其宗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能赚十万,不赚九万”。没有利润,企业是没法生存的。而中间环节的经销商更是逐利而来,无利他们是不会干的。当有政府监管部门虚高定价、默认、纵容。他们更是有持无恐。

另外,监管部门虽是独立的行政或经济实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能自律,也会有与企业实体相类似的强烈的利益驱动。在他们非法得到利益后,就放松了自己监管的职责,否则也不会出现虚高的零售药价,不会给各级经销商留出这么大的利益空间。

众所周知,药厂是一个暴利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已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各级地方政府都看好这行业,纷纷建药厂。据2004年统计有6700家(80年代仅1670家)。有些小厂科技含量低,设备条件差,不能造药,仅予以分装后销售,或老药品换个商品名再高价售出。各级政府都将药厂列为当地税收的支柱产业,各级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权力,培养、保护、发展当地医药企业,乃至市场不断膨胀,因为它可给当地政府带来两个直接效益:其一是直接刺激当地的GDP增涨,给当地政府官员带来了荣誉、政绩。其二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高地方政府财力。对此各级政府官员们何乐而不为。

在这种利润至上的环境中,如想要降低药价而将制药企业及监管部门所得过高利润向下压缩,这岂非是虎口拔牙,谁敢轻易动手。

企业生产众多药品,只有卖出去才算有效益,为了找销路,他们必须安排许多营销代理商,让他们千方百计促销,据2004年统计全国药品经销商已多达16500家之多,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医药销售渠道形成了中间环节(经销商)远远多于药厂和医院,构成二头小中间大橄榄形的怪圈,这更说明中间环节经销商是有利可图的,这样造成以下的局面:

一方面是我国近三十年来各地制药企业迅猛发展,1990年以来我国制药企业平均年递增率超过20%,这既大大超过我国国民经济的增幅,也远远超过全球医药水平的增幅。

另一方面,在全世界卫生财政负担公平性的排行榜上,我国仅占188位,位于倒数第四位。

很明显,这样的局面不是我们临床医生造成的,当前我国医生工资不高,其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价值至今还未真正体现,在工作中要承担职业风险,更可悲是他们还要为药价虚高的问题揹上罪名,受到社会指责,长此以往,难免身心交瘁。

(二)、药价虚高的罪责是否为以药养医?今后医药分开能否解决问题?

当前不少人将药价虚高归罪于以药养医,似乎医药分开即可解决问题,我认为这仅是表面现象,不是问题的本质,药价虚高的直接原因是其定价机制混乱无序、利益纠葛、暗箱操作。国家医药管理局郑筱萸判死刑即是典型案例,对此我谈谈个人看法。

药价虚高、医生拿药品提成等问题泛滥成灾是近十余年的事,而医院以药养医不是近几年才有,它已有六十年历史了。

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家百废待兴,当时政府财力有限,将医院定位于带福利性质的事业单位。据此财政拨款是属于工资差额补助,全国平均分配原则是四六开,即工资的40%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其他60%是从医院药品利润和医疗费用补偿。然事实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县级基层医院工资的90%是靠医院自己挣。尽管这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从没有医药代表给医生做药品营销工作。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家是处于计划经济年代,药品是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全国药厂少,而且都是国营或地方国营,一旦药厂亏损,也由政府出面给于补偿。当时药厂仅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药品,这些药品由各地医药公司包销,那时药厂少,市场大,不愁药品卖不出去,所以各药厂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药品找买家。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为了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己的政绩,药厂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更让人注目的是不少县级小药厂是低水平、小规模、乱仿制。据报道,全国生产、分装诺氟沙星的药厂有120家,而生产氟派酸有1000家,这些都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立项审批建厂。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如有些普药,厂家更换商品名即成为新药再高价出售,如泻痢停的成份即是复方新诺明。又如肠克的成份是呋喃唑酮。名称一改,价格几倍甚至十几倍上翻。如果一旦国家予以降价,利润少,药厂即停止生产,又会变戏法的卖另一种“新药”

这些年来,早已改变以往国家包销产品,而是各企业在市场自己找买主。随着企业股份制改制、破产法施行,国家不再为企业输血,企业的兴衰是取决自身的管理和产品的质量。因此,药品的虚高定价、高折扣采取各种营销手段来争取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为此,这些企业采用以下二种营销方法:

(1)在各种媒体做广告宣传,可在公众面前树立形象。然这笔投资费用高昂,而且效果甚微。因为药品不同于保健品、化妆品,可以自行采购,药品必须通过医生诊断后才可以凭处方买药。

这种营销方法我可以做以下比喻:即有人为了想吃鸡蛋,向天上撒小米,结果是下蛋的母鸡吃,不下蛋的母鸡也吃,其他公鸡、小鸡、小鸟都吃,甚至还有一些烂在地里,结果是拿到的鸡蛋寥寥无几。

(2)是药厂通过各级经销商向临床医生做营销。

病人生病自己不知该吃什么药,必须找医生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因此医生是病人用药的瓶颈。

还是刚才的比喻,这营销方法是人们想吃鸡蛋,向鸡笼里撒小米,仅下蛋的母鸡吃,公鸡、小鸟都吃不着,也不会烂在地里,这样投资少,回报也丰。

据说,在九十年代初期,上海##合资公司首先想出这样营销方法,继而在全国盛行。

药厂委派大批营销人员分散全国各地,从全国经销商——大片区或省级经销商——县市级经销商,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将医院领导、药剂科主任、药房工作人员、医生关系搞好,其目的是尽量将自己的药品卖出去。,有一点必须明确,从来都是医药代表围绕向临床医生发出进攻,而医生总是处在被动地位,没有哪一位医生会主动向厂家索取药品提成。

医生也是人,他们有家庭,有妻儿父母,也由七情六欲,他们也盼望过好日子,不管政治面貌如何,他们不会比别人好哪里去,也不会比别人坏哪里去。真正坐怀不乱、拒收经销商提成的圣人极少见。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药是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引进的,而不是医生自己引进的,这是一。第二,药品价格是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医生拿的药品提成是药品进院前经销商让利自己拿出来的,即便医生拒收,医院也不会将药品价格下调,这钱还是让经销商留下了,病人得不到任何实惠。

再有医生诊治病人,是针对病情开处方,是根据该医生的经验和习惯选取什么药,机动性很大,不是那一级政府行政领导所能规定。医务科也仅检查乱开处方。如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过大,与疾病无关的药品等。至于大处方的概念也是模糊不清,很难界定。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治感冒,二十元的药也可算大处方。而疑难病人、危重病人抢救药品再多贵也不算大处方。

现在谈谈医药分开是否能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为了不让医生开处方获利,有人提出“收支两条线”“医药分开”即医院不卖药,而将医院药剂科由医药集团托管,医院可以提高挂号费和诊疗费用来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给医院职工带来效益。

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是要有一大笔投资的,诸如:房屋基本建设,人员工资,医疗设备购买、更新、维修以及各种消耗等。

如果要实行“医药分开”,不让医院在药品上获取利润,那么对上述资金投入必须要有另一条来源渠道,那就是由政府埋单。试问就目前的财力政府能承担的起吗?

我认为尽管欧美国家医药分开可以运行,但在我国目前市场扭曲的药品营销体系是行不通的。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国外的药品销售渠道是两头大(药厂多,病人多)中间小(药品销售渠道)的哑铃形。而我国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小药厂、中间销售渠道它们能生存都有一定背景,都要获取利润。如果不在这方面做文章,而简单照搬国外的“医药分开”的经验,那么这些小药厂、经销商为了自己的生存,仍会千方百计找临床医生促销卖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医药分开,病人仍需让医生开处方才能买到药,这又回到原先药价高的局面。仅是药品的利润从医院的口袋挪移到药品承包集团身上。

这样做其结果是药价下降有限,(能否下降还是未知数)而医院诊疗费上调,病人就诊消费反而有增加的可能,倒霉的还是病人。

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有很大发展,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福利的改善,然而近二十年即便经济大幅度增长,也未给人们在医疗保障上有多大的改善。即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从中获益。(如医保),一部分人被甩到同步增长的社会结构之外,而要通过后期的利益调整来实现其利润的保障。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美联合国际疑难病研究院院长陈中华认为:医疗改革是隶属于民生范畴的重大改革,牵扯全国亿万人民身心健康的保障。“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一个卫生部能管的,而是以卫生部为主、牵扯多个部、委的系统工程。这几年医改屡遭瓶颈,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各部、委部门为保留自己的局部利益而缺乏有诚意的公开博弈,或多或少难免都有一点私心。各部门应跳出自己的圈子,大家在阳光下接受监督的博弈,最大程度减少自身利益的保留,而充分考虑医疗改革的整体利益。

医药分开解决不了药价虚高的问题,药价虚高的直接原因是我们药品定价机制混乱无序,对定价虚高的暗箱操作、猫腻、利益纠葛等要清理整顿,才能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

提高药厂技术规范准则,关停小而重复的药厂,取谛各层次中间药品销售商。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仍由医药公司统一经销,取消地区间差价,实行全国统一定价。(如同烟草专卖一样)

医院改制适应市场经济运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少用药、治好病”的原则。我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80%人口在农村、县城。在这方面多做文章,应将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县城和农村去。

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也不应该将一切不满发泄在医生身上,要知道好的医生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保护神。如果没有好医生,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健康还有保障吗?从这点看,善待医生,也是善待自己。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0-7 13: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0-9 13: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0-31 12: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1-1 1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2-11 1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达感恩节特惠大促销活动

QQ|百达医学|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百达医学网社区 ( 京ICP备14026141号-1公安机关备案号码:13100015310 )

GMT+8, 2025-5-14 2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