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登陆找组织啦,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欢迎加入医务人员大家庭,这里有才华横溢医学院教授,也有妙手回春杏林高手,也有踌躇满志医界公仆。我们与您一起攀登医界最高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如果您是专家能人加qq395063096获取特别邀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五、临床分型与分期
(一)分型
由于肺结核有不同的病理改变与X线表现,197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将肺结核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原发型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菌引起的疾病,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人体抵抗力低时,结核菌被吸入到肺部形成局限性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病灶。结核菌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三者构成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及人烟稀少地区的成年人,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绝大多数病灶被吸收、液化或钙化,偶可形成干酪样坏死,出现空洞,造成结核播散。少数肺门淋巴结结核经久不愈,甚至扩展至附近淋巴结,称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X线检查在肺部有原发灶,相应的淋巴管增粗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的感染而发生的病变,是肺结核中最轻的一种。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①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可以是全身播散或仅局限于肺内。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高热、呼吸困难等,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X线显示两肺均匀一致的粟粒状阴影。早期透视不明显,不易及时诊断。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基础上,由于少量结核菌多次侵入血循环引起。临床症状具有反复性和阶段性特点,病情发展较慢。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新旧不一的病灶,分布不均,多在两肺上、中野。
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 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成人肺结核以此型居多,约占肺结核的80%。感染来源主要是过去经血行播散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重新生长繁殖(内源性感染);其次是与排菌患者接触密切,再次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临床症状因病灶性质、范围及机体的反应性有所不同。一般在初期时,中毒症状多不明显;如果病变进展,可有发热、盗汗、消瘦、胸痛、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症状。病变多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的背段,故在两侧锁骨上下区或肩胛间区有时可听到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大小不等、密度不均、模糊斑片状阴影,其间可有条索状阴影。病变进展可形成空洞,常经支气管播散至两肺其他部位。如机体免疫力显著低下,同时对结核菌变态反应异常增高时,可以形成大片状或小片状多发的干酪样坏死,称为“干酪性肺炎”。X线表现为大片浓的致密阴影,可出现蚕食样空洞。如机体免疫力好转、增强时,渗出性或干酪坏死灶被纤维包围,或空洞引流造成支气管阻塞,致空洞内干酪样物干涸,凝集成球状.称为结核球。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 是肺结核病晚期表现。由于肺结核空洞长期不愈,随机体免疫力高低而改变,使病灶吸收、修复或恶化反复交替出现,导致病变广泛,纤维化病变较多,形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其临床特点是:①病程长,疾病消长过程中,表现为好转与恶化反复出现;②由于空洞长期不愈,经常排菌,成为主要的传染源;③X线显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病灶广泛纤维化、代偿性肺气肿和胸膜肥厚。临床常表现呼吸困难,容易并发感染及大咯血使病情更趋于恶化,体征多样,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5.结核性胸膜炎(V型) 是胸膜感染结核菌或对结核菌过敏反应所致,常见于青壮年,临床分为干性及渗出性两种。
(1)干性胸膜炎 病变侧胸膜有纤维素渗出,渗出液少,故胸膜粗糙,随呼吸与咳嗽产生胸痛。听诊时有胸膜摩擦音,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2)渗出性胸膜炎 胸膜内有不同程度的渗出液。发病急,高热、胸痛、咳嗽、气促。体征有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触诊语音震颇减低,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显示患侧为均匀一致的阴影,外侧上缘呈弧形升高。此型胸膜炎临床较常见。
(二)分期
肺结核的分期是用来判断病灶活动性及转归情况的。综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肺内病变、有无空洞及痰菌等情况决定,分为以下三期。
1.进展期 凡具备以下一项者为进展期:①新发现的活动性病变;②病情较前恶化、增多;③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④痰菌转为阳性。
2.好转期 具备以下一项者为好转期:①病情较前好转;②空洞闭合或空洞缩小,或完全吸收钙化;③痰菌转为阴性。
3.稳定期 病灶无活动,空洞闭合,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一次)均达6个月以上。如空洞仍然存在,则痰菌需连续阴性1年以上。
进展期或好转期均属活动性,需要治疗;稳定期为非活动性肺结核,属临床治愈。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痰结核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也是制订治疗方案、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对每一例患者均应进行此项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涂片、集菌涂片、培养法等。直接涂片方法简单,但需每毫升痰含菌10万个方能得到阳性。集菌法阳性率较高,大约每毫升痰含1000个结核杆菌即可阳性,但需24小时以上才有结果。痰中菌量少需用培养法或动物接种法方能检出,培养阳性时应做药敏试验,帮助选择有效抗结核药物,但需几周才有结果。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性的。痰菌阳性率受病灶的部位、病灶是否与支气管相通以及间歇排菌等因素影响,故痰菌阴性者亦不能轻易否定结核及其传染性。
(二)X线检查
是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并能判断病变的性质、范围和部位。肺结核常见的X线表现有:渗出性病灶表现为云雾状或片絮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不清;干酪性病灶表现为密度较高,浓淡不一;空洞性病灶表现为环形边界的透光区;纤维化、钙化、硬结病灶表现为斑点、条索、结节状,密度较高,边缘清晰。渗出、干酪、空洞性病灶属活动性病变;纤维、钙化、硬结病灶为静止性病灶。定期做X线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的方法。
(三)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
1.试剂 结核菌素(简称结素)是从生长过结核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是结核菌代谢产物、结核蛋白。旧结素(OT)是粗制的混合物,当前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有逐渐代替旧结素的趋势。
2.方法 常用旧结素或PPD 0.1ml,稀释成1:2000的稀释液(内含5U),于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成皮丘(方法、大小与青霉素试敏相同),经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结直径。
3.判断 皮肤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以上或局部有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4.意义 结素试验是测定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中等阳性仅表示受过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表示患病。如高倍稀释(1:10000)结素反应强阳性,可作为诊断活动结核的参考条件。结素试验年龄越小诊断意义越大,3岁以下儿童结素阳性反应,应视为活动性结核病。
阴性反应见于有下列情况:①可除外结核菌感染;②某些情况结素试验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如急性重症结核、麻疹、百日咳、营养不良、老年人、细胞免疫缺陷病、白血病、结节病、淋巴瘤;③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④新近感染肺结核需经过4~8周后才出现阳性反应,在此期以前因体内变态反应尚未形成,故可呈阴性反应;⑤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
(四)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结核病患者血象一般无异常,严重病例可有继发性贫血,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可有白细胞总数减低或类白血病反应;活动性肺结核血沉可以增快,常提示病灶进展,但对肺结核的诊断无特异性,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
2.胸腔积液检查 属渗出液性质,偶呈血性。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仅用于发现支气管内膜结核或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浅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有时对结核病鉴别诊断是必要的。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临床上慢性起病,持续午后发热、盗汗、消瘦、咳嗽、咯血,在锁骨上下区域或肩胛间区听到湿啰音或发热2周以上,一般抗菌药物无效,均应考虑有肺结核的可能,应进行X线检查。X线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的重要方法,此时虽无明显症状,结合其他检查亦可明确诊断,也是临床分型、判断活动与否的根据。痰检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并确定其传染性的最可靠方法。肺结核在明确诊断后,同时应对其型别、分期及痰菌等做出相应判断。
我国现用肺结核分类法包括按肺结核类型、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痰菌检查、活动性及转归4个部分。病变范围按左、右侧分别记录,右侧病变记在横线之上,左侧记在横线之下。如果一侧无病变,以(一)表示。以第二、第四前肋下缘内端水平,将两肺各分为上、中、下肺野,并以“上”、“中”、“下”标记病变所在部位。有空洞者,在相应部位同时加“0”号。痰菌检查结果分别以(+)、(-)表示,并以“涂”、“集”、“培”分别表示涂片、集菌、培养检查的方法。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加括弧注明“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干酪性肺炎也在类型后加括弧注明,结核球于其所在部位注明。
(二)鉴别诊断
1.肺癌 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可有长期吸烟史,常无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可发现癌细胞,X线及支气管镜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但近年来老年肺结核患者有增加趋势,应警惕两者并存的可能。癌性胸膜渗出液多为血性,抽吸后再生快,胸水内可查到癌细胞,抗痨无效。中心型肺癌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应注意与肺门淋巴结核相鉴别。发生在中、上肺的周围型肺癌应注意与结核球相鉴别。
2.肺炎球菌肺炎 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咳铁锈色痰,X线检查多于某一肺段或肺叶见密度均匀一致阴影,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检查为肺炎球菌,青霉素治疗有效,病程较短。肺部炎症一般在3周左右完全消失。
3.肺脓肿 肺结核并有较大空洞者,应注意与肺脓肿相鉴别。肺脓肿起病急,发热,畏寒,咳嗽,咳大量脓臭痰,静止后痰可分3层,慢性患者有杵状指(趾),白细胞明显增高,X线检查空洞内往往有液平面,痰结核菌阴性有助于鉴别。
4.支气管扩张 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应与肺结核鉴别。前者常从幼年起发病,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有时可有臭味,感染加重时常有发热,痰经静置后呈3层,常有杵状指(趾),X线检查无肺结核病灶,病变多在下叶,仅有肺纹理粗乱,有时呈卷发状阴影,痰结核菌阴性,支气管造影可显示扩张的支气管。
5.慢性支气管炎 发病年龄较大,常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很少咯血,痰检无结核菌,X线仅见肺纹理改变,抗炎治疗有效。老年肺结核患者常与慢性支气管炎并存,应注意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