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医学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卫生管理职称手机题库卫生职称精准资料高级职称题库及白皮书实验保过课堂,一次过!
淘精准资料书籍双百实验,给自己过关机会医学高级职称题库庆祝,百达开通北医服务专区
查看: 3729|回复: 5
收起左侧

第七单元 伤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0: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找组织啦,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欢迎加入医务人员大家庭,这里有才华横溢医学院教授,也有妙手回春杏林高手,也有踌躇满志医界公仆。我们与您一起攀登医界最高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如果您是专家能人加qq395063096获取特别邀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第七单元 伤寒
  细目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阴性短杆菌,有鞭毛,能活动,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好。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20℃可长期存活。对光、热、干燥、一般消毒剂等敏感,加热60℃15分钟可灭活。
  伤寒杆菌含有菌体(0)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0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可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来协助临床诊断。Vi抗原的抗原性不强,Vi抗体效价低,常用于发现带菌者。

  细目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患者由大小便中排出病原体,从潜伏期开始,在整个病程中都有传染性,尤其在病程的2~4周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痊愈后3个月以上仍持续排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女性多见,多为胆囊带菌。

  二、传播途径
  经粪-口途径传播,病菌常随被粪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体内。在流行区中,水源污染常起关键性作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还可经手、苍蝇或其他昆虫(如蟑螂)等传播。散发流行多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患性
  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细目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一、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由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杀死则进入小肠,经肠黏膜侵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则细菌随血流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大量繁殖,至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开始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同时细菌可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及组织引起病变,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肾脓肿、脑膜炎、急性胆囊炎、心包炎等。细菌可经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
  
  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内毒素还可诱发DIC。病程第2~3周,经胆道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部分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坏死、溃疡等。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肠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程第4~5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少数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

  二、病理
  主要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此病变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伤寒结节”。主要病变部位在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病程的第1周,病变部位高度肿胀,镜下见到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增生;
  第2周病变组织坏死;
  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此时可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第4周后溃疡组织逐渐愈合,不留疤痕或狭窄。肠系膜淋巴结也有类似病变。脾脏及肝脏的病变也较为显著。

  细目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8-28 12: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9-1 13: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0-20 1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0-24 1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1-11-29 1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任百达,希望一次过关!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达感恩节特惠大促销活动

QQ|百达医学|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百达医学网社区 ( 京ICP备14026141号-1公安机关备案号码:13100015310 )

GMT+8, 2025-11-2 1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