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 参考值 | 临床意义 |
尿量 | | 1000~2000ml∕24h
无尿:<100 ml∕24h
少尿:<400 ml∕24h,
或持续<17 ml∕h
多尿:>2500 ml∕24h | ↓:肾前性:休克等有效循环血容量↓
肾性肾衰竭:
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
假性少尿:膀胱尿潴留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
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等
精神性多尿 |
颜色 | | | |
气味 | | | |
酸碱度 | pH | 5~8 | ↑:呼吸性碱中毒、胃酸丢失、尿路感染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
比重 | SG | 1.015~1.025 | ↑:高热和脱水等血浆浓缩情况、糖尿病
↓: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崩症 |
蛋白质 | Pro | 定性:(-)
定量:≤0.15g ∕24h | 功能性蛋白尿:剧烈的运动、竟声、精神紧张
体位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肾性;肾后性 |
葡萄糖 | G lu | 定性:(-)
定量:<2.8mmol ∕24h | 血糖增高性尿糖:饮食性尿糖;糖尿病
血糖正常性尿糖:家族性尿糖 |
酮体 | Ket |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糖尿病酮症、中毒、服用某些减糖药 |
尿胆红素 | Bil | (-) | 溶血性黄疸: Bil -,Ubg +
肝细胞性黄疸:Bil +,Ubg +
阻塞性黄疸: Bil +,Ubg - |
尿胆原 | Ubg | (-) |
亚硝酸盐 | Nit | (-) | +: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
尿白细胞 | Leu | <25∕μl | 尿路感染 |
尿潜血试验(RBC HB) | | ≤10∕μl | >10∕μl:血尿 |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
细胞 | 红细胞 | <3∕HP,>3∕HP:镜下血尿 | 肾小球源性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结石等 |
白细胞 | <5∕HP | |
管型 | 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 |
项目 | | 参考值 | 临床意义 |
阳离子 | 血钾 | K+ | 正 常:3.5~5.3 mmol∕L
低血钾:<3.5 mmol∕L
高血钾:>5.3 mmol∕L | 低钾血症: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
丢失过多(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
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血清钾进入细胞。
高钾血症:摄入过多
排泄困难
细胞内钾大量释放 |
血钠 | Na+ | 正常:135~145 mmol∕L
低钠血症:<135 mmol∕L
高钠血症:>145 mmol∕L | 低钠血症: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
丢失过多:消化道失钠:呕吐;肾性失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体表失钠,烧伤
高钠血症:摄入水分不足
肾性失水:渗透性利尿
体表失水:大量出汗
肾小管重吸收↑ |
血钙 | Ca2+ | 正常:2.25~2.58 mmol∕L
低钙血症:<2.25 mmol∕L
或<9mg∕dl
高钙血症:>2.58 mmol∕L 或>11mg∕dl | 低钙血症: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需要增加:如孕妇
肾脏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高钙血症:摄入过多,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服用维生素D过多,
骨病及某些肿瘤 |
阴离子 | 血氯 | Cl- | 正常:96~108 mmol∕L
低氯血症:<96 mmol∕L
高氯血症:>108 mmol∕L | 低氯血症: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
丢失过多:消化道失钠长期呕吐、腹泻;肾性失氯
摄入水分过多:尿崩症
呼吸性酸中毒
高氯血症:高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呼吸性酸中毒 |
血无机磷 | P2- | 正常:0.97~1.61 mmol∕L
低磷血症:<0.97 mmol∕L
或<3mg∕dl
高磷血症:>1.61 mmol∕L 或>5mg∕dl | 低磷血症: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磷转移至细胞内
丢失过多:血透
其他:甲旁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酒精中毒等
高磷血症:甲旁减
肾衰酸中毒
维生素D过多
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 |
血清铁 | | 男:11~30μmol∕L
女:9~27μmol∕L | ↑:肝细胞损害、血液病、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缺铁性贫血 |
血清总铁结合力 | | 男:50~77μmol∕L
女:54~77μmol∕L | 生理性变化:新生儿↓、女青年和孕妇↑
病理性变化:↓:转铁蛋白合成减少:肝硬化等
↑:转铁蛋白合成增加:缺铁性贫血、孕妇后期、急性肝炎 |
项目 | | 参考值 | 临床意义 |
蛋白质功能检查 | 血清总蛋白 | STP | 60~80g∕L | 用于检测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1.STP 、A↑:血清水分↓,总蛋白和白蛋白 浓度升高
2.STP 、A↓: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②营养不良;③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④消耗增加(甲亢、晚期肿瘤)
3. STP 、G↑:主要为M蛋白血症
4. G↓: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② 免疫功能抑制③先天性的低γ球蛋白血症 |
清(白)蛋白 | A | 40~55 g∕L |
球蛋白 | G | 20~30 g∕L |
比值 | A∕G | 1.5~2.5:1 |
胆红素代谢检查 | 血清总胆红素 | STB | 5.1~17.1μmol∕L(0.3~1.1mg∕dl) | 1. 34.2>STB>17.1μmol∕L:隐性黄疸
34.2~171μmol∕L:轻度黄疸
171~342μmol∕L:中度黄疸
STB>342μmol∕L:高度黄疸
2. STB<85.5μmol∕L:溶血性黄疸
STB<171μmol∕L:肝细胞黄疸
STB>171μmol∕L:阻塞性黄疸
3. CB∕STB<20℅: 溶血性黄疸
20℅~50℅: 肝细胞黄疸
>50℅: 阻塞性黄疸. |
血清结合胆红素 | CB | 1.7~6.8μmol∕L(0.1~0.4mg∕dl) |
比值 | CB∕STB | |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 UCB | |
血清氨基转移酶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GPT) | 5~25卡门单位(比色法)
5~40U/L(连续检测法) | 增高具有临床意义
1.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胆管炎
2.心肌损害: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3.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
4.药物和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AST升高更明显)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GOT) | 8~28卡门单位(比色法)
8~40U/L(连续检测法) |
碱性磷酸酶 | ALP | 1.连续检测法:成人:40~110U/L,儿童:<250 U/L
2.比色法:成人:3~13金氏单位
儿童:5~28金氏单位 | 1.生理性升高:生长期儿童、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升高:
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
骨骼疾病 |
γ-谷氨酰转移酶 | GGT(γ-GT) | 1.连续检测法:男性:11~50U/L,女性:7~32 U/L
2.比色法:男性:3~17 U/L
女性:2~13 U/L | 增高具有临床意义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 药物和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
项目 | | 参考值 | 临床意义 |
动脉血氧分压 | PaO2 | 10.6~13.3KPa(80~100mmHg)
<10.6 KPa(80mmHg);缺氧 |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60 mmHg(8KPa):呼吸衰竭
<40 mmHg:重度缺氧
<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CO2 | 4.67~6.0KPa (35~45mmHg) | 1.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PaO2<60 mmHg,P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
PaO2<60 mmHg,PaCO2>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
2. 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PaCO2>6.67 KPa(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
PaCO2<4.67 KP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
3. 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PaCO2↑,可升至55mmHg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PaCO2↑肺泡通气不足
PaCO2↓肺泡通气过度 |
动脉血氧饱和度 | SaO2 | 95℅~98℅ | |
血液酸碱度 | pH | 7.35~7.45 | <7.35: 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
>7.45:失代谢碱中毒(碱血症) |
碳酸氢根
(HCO3-) | 实际碳酸氢根 | AB | 22~27 mmol∕L |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
标准碳酸氢根 | SB | 是动脉血在38℃、PaCO25.33KPa
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 |
全血缓冲碱 | BB | 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
45~55mmol∕L | 代谢性酸中毒:BB ↓,
代谢性碱中毒:BB ↑ |
二氧化碳结合力 | CO2CP | 22~31 mmol∕L |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
剩余碱 | BE | ±2.3mmol∕L |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