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登陆找组织啦,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欢迎加入医务人员大家庭,这里有才华横溢医学院教授,也有妙手回春杏林高手,也有踌躇满志医界公仆。我们与您一起攀登医界最高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如果您是专家能人加qq395063096获取特别邀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三、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因病理变化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轻重不一。水肿型胰腺炎症状相对较轻,呈自限性经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起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
(一)症状
1.腹痛 9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腹痛,多呈突然发作,常在胆石症发作后不久,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后发病。轻重不一,轻者上腹钝痛,能耐受;重者绞痛、钻痛或刀割痛,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痛,如胰头部炎症为主者,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胰尾炎症为主者,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并向腰背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可减轻。病情轻者腹痛3~5天即缓解。出血坏死型病情发展较快,腹痛延续较长,由于渗出液扩散,可引起全腹痛。极少数患者可无腹痛或者极轻微。
2.恶心、呕吐及腹胀 起病即伴恶心、呕吐,常在进食后发生。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重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多同时有腹胀,出血坏死型者常腹胀显著,或有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 水肿型胰腺炎者可有中度发热(<38.5℃),少数为高热,一般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发热较高,且持续不退,特别是在胰腺炎或腹腔有继发感染时,常呈弛张高热。发热系胰腺炎症或坏死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4.黄疸 黄疸可于发病后1~2天出现,常为短暂性阻塞性黄疸,多在几天内消退。黄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肿大的胰头部压迫胆总管所致。如黄疸持续不退并加深,则多由胆总管结石引起。起病后第2周出现黄疸,一般是由于胰腺炎并发胰腺脓肿或囊肿压迫胆总管所致。少数病人后期可因并发肝细胞损害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5.低血压及休克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在病初数小时内出现,提示胰腺有大片坏死,也可逐渐出现,或在有并发症时出现。休克的发生机理为:①血液和血浆大量渗出,引起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体液丢失量可达血容量的30%。②呕吐丢失体液和电解质。③胰舒血管素原被激活,血中缓激肽生成增多,可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④坏死的胰腺释放心肌抑制因子(MDF)使心肌收缩不良。⑤并发感染或胃肠道出血。
6.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出血坏死型者每有明显脱水与代谢性碱中毒,常伴有血钾、血镁降低。因低钙血症引起手足搐搦者,为重症与预后不佳的征兆。
(二)体征
1.全身状况 水肿型者一般情况良好,出血坏死型者因高热、剧烈腹痛、频繁恶心呕吐等表现为窘迫焦虑、表情痛苦、辗转不安、脉率过速、血压降低、呼吸加快。
2.腹部体征 水肿型者腹部体征较少,上腹有中度压痛,往往与主诉腹痛程度不相称。无腹肌紧张与反跳痛,均有程度不等的腹胀。
3.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体征 上腹压痛显著,当胰腺与胰周大片坏死、渗出或并发脓肿时,上腹可触及肿块,并有肌紧张与反跳痛。出现腹膜炎时,则全腹显著压痛与腹肌紧张。因肠麻痹常有明显腹胀,肠鸣音稀少而低。少数患者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可见两侧腹部皮肤呈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深(Cullen征)。胰液渗入腹腔及肠系膜,或经腹膜后途径进入胸导管时,则产生腹膜炎与胸膜炎(左侧多见),胸腹水多呈血性和紫褐色.,其中淀粉酶异常增高。亦可发生黄疸。
(三)其他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胰性脑病、代谢异常、应激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重疾病,为急性胰腺炎主要死亡原因。
四、并发症
(一)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 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周围的包裹性积脓。见于重症AP的后期,多在发病2~3周后。
2.胰腺假性脓肿 多见于重症AP。为急性胰腺炎后形成的有纤维组织或肉芽囊壁包裹的胰液积聚。常在发病后3~4周出现。
(二)全身并发症
1.感染 可引起败血症,早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后期常为混合菌,严重病例可合并寞菌感染。
2.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黏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可由胰腺坏死贯穿横结肠引起。
(三)多器官功能衰竭
出血坏死型使多器官受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胰性脑病、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胸腹腔积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窒检查
(1)血清淀粉酶测定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淀粉酶在起病6~8小时即开始升高,于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下降,5日后恢复正常。因此,病初应反复检查,苏氏(Somoggyi)法血清淀粉酶>500苏氏单位/L(或>128温氏单位/L),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其他急腹症血清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多不超过350苏氏单位/L。应注意,出血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能正常。
(2)尿淀粉酶测定 肾功能正常者尿淀粉酶在起病12~l4小时开始升高,1~2周后恢复正常。所以若就诊较晚,血清淀粉酶测定正常,测定尿淀粉酶仍有意义。尿淀粉酶大于1000苏氏单位/L具有诊断意义。有胸水或腹水的病例,取胸水或腹水检查淀粉酶,对后期病例有助于诊断。
(3)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升高常在起病48~72小时后开始,对早期诊断无帮助,但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周。因此,对后期病例血、尿淀粉酶已恢复正常者,脂肪酶测定有助于诊断。
(4)血糖测定 有时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对诊断和预后有意义。血糖升高超过l50mg/dl,是脏器严重损害的表现之一。出血性胰腺炎可有血糖降低(血糖3.9~5.6mmol/L)。
(5)血钙测定 急性胰腺炎时,脂肪被水解后脂肪酸与钙结合,加之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增多,可使血钙下降,低于1.75mmol/L者预后不良(正常值2.1~2.55mmol/L)。
(6)血清正铁血白蛋白试验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血红蛋白的代谢物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白蛋白。发病后29小时内即可检出,结合临床,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早期诊断有帮助。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发现胆结石及麻痹性肠梗阻,慢性复发性胰腺炎胰腺有钙化。早期X线检查,有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特别是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胰头炎症性肿大或胰腺假性囊肿形成,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胃移位。此外,本症还可有肺不张、肺栓塞、肺部炎症浸润等表现。
3.B超检查 B型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
4.其他 早期WBC升高,计数可达(10~20)×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心电图可显示ST段压低、T波倒置或双向、QT间期延长等改变,可能与休克、缺钾、缺钙或剧烈疼痛有关。腹水时行诊断性穿刺查淀粉酶,可结合临床以辅助诊断。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凡遇到急性上腹部疼痛的病人都应想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暴食或饮酒后突然发生上腹持续疼痛、恶心、呕吐应及时做血、尿淀粉酶测定,必要时做腹水淀粉酶检查,升高达到诊断水准即可确诊为本病。间质性胰腺炎病情轻,预后好,易诊断。而出血坏死型病情重,预后差,有时因症状不典型及淀粉酶正常而不易诊断,故及早明确是否为坏死型对及时救治非常重要。以下征象有利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①休克;②腹膜炎;③胸膜炎和肺不张;④消化道出血及皮肤紫癜;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⑥血钙降低、血糖升高;⑦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二)鉴剐诊断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上腹呈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较为剧烈,伴腹泻,肠鸣音亢进,有不洁饮食史,血液中白细胞及淀粉酶基本正常。
2.胆石症、急性胆囊炎 常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牵涉至右肩,有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和莫菲征阳性,疼痛持续时间短,常有多次胆绞痛发作史。胆道蛔虫时,常突然发作剑突下剧烈绞痛和钻顶感,间歇期可毫无症状,部分病人可吐出蛔虫。
3.消化性溃疡穿孔 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多突发急性上腹剧痛并迅速蔓延至右下腹及全腹,病人烦躁、出冷汗、脉速、腹式呼吸消失、上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腹肌呈板样强直,病人不敢辗转,叩诊肝浊音界消失,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化验检查血清淀粉酶偏高。
4.急性肠梗阻 多为脐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可完全不痛。肠鸣音亢进,腹胀明显,可见肠型,排便排气停止。X线检查见多数液平面。
5.急性心肌梗死 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少数病人疼痛可在上腹部,但腹部无体征。心电图有心肌梗死的图形,血清谷草转氨酶(COT)及肌酸磷酸酶(CPK)可增高。
七、治疗
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重点在于控制炎症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与尿量;每日至少2次进行仔细的腹部检查,了解有无腹肌紧张及腹水、压痛程度和范围,复查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电解质。
2.禁食、胃肠减压:控制饮食,轻者适当进低脂低蛋白流质饮食,较重者应禁食及胃肠减压,减少胃酸以避免促进胰腺分泌。
(二)减少胰腺分泌
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以抑制胰腺分泌。
(三)减低胰酶活性
抑胰酶药物只能对胰酶起消耗作用,但对胰腺炎病程、预后无影响。抑肽酶10万~25万U,静滴,每日2次。Gahexate Mesilate有较强抑制胰蛋白酶、弹力纤维酶、激肽、凝血酶原及补体活力的作用,用法为100~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有恶心、皮疹、暂时性血压下降等副作用。另外,新药Miraclid(尿抑制素)用于各种类型胰腺炎,能抑制多种酶,疗效高,用法为20万~50万U,加入5%葡萄糖液500m1中,静脉滴注l~2小时,每日1~3次,但注意本药不能与其他抑肽酶同用。
(四)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
1.止痛 阿托品或654-2肌注,每日2~3次,但效果不佳。疼痛剧烈者可同时加用哌替啶50~100mg,不宜使用吗啡。可用0.5~1g普鲁卡因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或用5%普鲁卡因肾囊封闭,使疼痛减轻。
2.补充营养 补充维生素、电解质、水及能量。对禁食者应输入营养物质,对胃肠减压者应补充水分,一般每日5%葡萄糖盐水1000ml及10%葡萄糖液1000ml静脉滴注,以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葡萄糖酸钙、氯化钾及碳酸氢钠。
3.抗休克 急性胰腺炎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补充液体,纠正休克,应给予白蛋白、鲜血及血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若循环衰竭症状不见好转或有心力衰竭,则可加用升压药物或强心剂。同时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早给予治疗。
(五)减少并发症
1.抗感染 水肿型胰腺炎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但对于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或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或头孢霉素类。
2.多器官受累的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发生多器官受累,应针对病情特殊处理。如强心苷类抗心力衰竭,抗凝剂纠正血管内凝血。但器官发生病变主要是由胰酶血症所致,所以应清除胰酶血症的毒害。
(1)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有休克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每日给地塞米松2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使用2~3天。
(2)腹腔灌洗:适用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腹腔内大量渗液者,或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灌洗可将腹腔内大量有毒性作用的酶、肽类连同渗液一起排出体外。
(3)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六)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时;②胰腺炎并发脓肿、假性囊肿或肠麻痹坏死;③胰腺炎合并胆石症、胆囊炎者;④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如胃穿孔、肠梗阻等难以鉴别时。
【习题】
1.急性胰腺炎属于
A.感染性疾病
B.遗传性疾病
C.自身消化性疾病
D.免疫性疾病
E.E结缔组织疾病
『正确答案』C
2.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的重要特征是
A.血淀粉酶明显升高
B.休克
C.恶心,呕吐.
D.白细胞计数增高
E.血糖升高
『正确答案』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