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找组织啦,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欢迎加入医务人员大家庭,这里有才华横溢医学院教授,也有妙手回春杏林高手,也有踌躇满志医界公仆。我们与您一起攀登医界最高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如果您是专家能人加qq395063096获取特别邀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英国《自然》杂志于2日撤销日本研究人员小保方晴子涉嫌造假的论文,引发日本乃至全球科学界的震动。随着事态持续发展,小保方晴子所谓的“万能细胞”真假已不受关注,人们更多地看到,这位包装出来的“学术女神”上升过程,暴露了日本科研风气、人才培养、成果发表等众多体制问题。
7 P8 r# j5 Q3 s/ P! g
2 O9 ]/ D3 t# o! X* _, x6 R9 [
: P+ B, }; K: ?2 x- F
0 n# p+ i, n, ?$ D. t
小保方晴子今年1月在《自然》杂志发表STAP细胞论文,据称这种细胞是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有望给再生医疗带来新思路。然而,除了至今没有任何机构成功重复小保方的实验外,论文的众多疑点在外行人看来也是有悖职业操守的:$ l) E# M9 b( p. F: g
) N, b. G0 Z& K( v1 w, _5 V
首先,实验方法部分涉嫌抄袭,小保方对此的解释是“疏忽”,并承认“借鉴了其他论文的方法”;第二,涉嫌拼接篡改实验图像,小保方声称自己只是为了图像美观,不知道不可以拼接;第三,有实验图像涉嫌“重复利用”了她的博士论文图像,而她的博士论文课题与《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课题完全不同,同一实验都不可能得到一模一样的两张图片,不同的实验又是怎么得到的?( ~, O1 L1 S& I- X4 t
, t# t0 |, A! e! G: V5 }
人们不禁要问,世界最权威科学期刊之一的《自然》杂志怎么能让这种论文发表?
% c* O, Z! d* v! u
; f) z% y. \2 h: Z+ e3 m 事实上,小保方的论文早在2012年就曾投稿《自然》,但被拒稿。而在今年初发表的时候,论文署名多出了四位重要合作者,他们都是在干细胞和免疫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大牛”,其中包括让老鼠背上长出人耳朵的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瓦坎蒂。就这样一篇漏洞百出论文刊发,和“大牛”们署名有关系吗?《自然》杂志也迷信权威吗?
7 }) T: `% b% h6 q) o
& J, o3 F, d6 D' x) C+ R( p! ] 小保方事件也暴露了日本学术界“傍大牛”的挂名之风。据日本媒体报道,在小保方《自然》论文上署名的作者中,好几位“大牛”事后声称从未看过论文原文,也就是所谓“挂名作者”.小保方目前就职的理化学研究所是日本最重要的大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曾在该研究所工作过的海外学者此前就曾公开批评这家机构的论文挂名现象。, _0 W5 o f3 S6 L& s- {+ j
Q9 [3 a4 D8 ^. {( d( p7 b | 接下来的问题是,小保方连科研方法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欠缺,博士学位是怎么拿到的?日本上下掀起的“人肉小保方”行动发现,她的博士论文涉嫌在引文部分抄袭美国NIH网站介绍而不注明出处,实验结果图像中有两张图像还涉嫌抄袭商业公司的网站简介。
q1 k6 [3 \- |' w8 `! ?
2 X" _% ]" e* R/ Q 那么,授予小保方博士学位的早稻田大学怎么会让这样的论文通过呢?在人们深究这所著名大学时,曝出小保方博士论文导师和评审者所在的实验室有多位已毕业博士涉嫌抄袭和捏造,进而又发现,早稻田大学其他实验室的多位博士涉嫌抄袭。% B. Q: t" O. V
D6 q5 ?0 m6 j! I' z8 g 有日本学者指出,日本学术界过于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发表刊物知名度、被引用数量等量化标准,把这些当做科研人员晋升的主要指标,不仅易于诱发学术腐败,还会诱使科研机构巧立研究名目、重复进行无意义的研究、刻意复杂化研究过程等行为。
% `. y! ~" O4 _
/ W* V0 C; Q( ]4 a: S 1983年出生的小保方面容姣好,曾被其所在的理研所和日本媒体包装为“学术女神”.从实验室的粉红和嫩黄墙壁,到贴着的可爱漫画,连做实验时穿着奶奶送的“做饭围裙”这种不专业的做法,都曾被媒体追捧。东窗事发后,有日本媒体曝出,穿着奶奶的围裙做实验的照片实际上是理研所公关战略的一部分,实验室里的墙壁则是提前一个月准备好的。3 K: A. W5 I( h! f$ }! `
6 I9 P) }$ A% c0 _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正在酝酿将理研所和产业技术总和研究所(产总研)升级为“特殊国立科学技术开发法人”,政府将给予高额的经费支持。在经费的驱动下,理研所发起“造星运动”也就不难理解。# h# ~8 l/ M* v: r7 y2 S0 E
* p- |/ d) }3 ?1 R, i& n
小保方事件并非“独一无二”.2005年,韩国研究人员黄禹锡在干细胞研究中造假的丑闻就曾令科学界震惊。这两起造假丑闻不仅情节雷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高度相似,所以对其他国家颇具警示意义。如何防范新的黄禹锡、小保方晴子玷污科学界的声誉,对各国都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9 ?/ g2 Q) E) V/ S
|